|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今日要闻 领导关怀 党建风采 国际合作 国内合作 项目推介
政务信息 高层访谈 地方资讯 红色文化 理论园地 精彩视频 艺术赏析 先进典型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东 深圳 河北 河南 山东 吉林 辽宁 黑龙江 山西 浙江 安徽 江苏 云南
海南 贵州 四川 江西 湖南 湖北 福建 广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新疆 西藏 港澳台 新疆兵团

  点击排行榜

· 吕有柱在新疆工作站调研指导 

· 吕有柱 

· 吕有柱在新疆工作站调研指导 

· 沙湾县力争打造“旅游休闲之都” 

· 首届食品与国家安全高峰论坛暨食安中国万里行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 

· 王心祖 

· 张瑞奇 

· 姜元军 

· 吕东昊 

·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经济委员会领导在遵化调研 

  最新资讯

3月8日:人代会审查计 

2016-3-8

中央首轮巡视“回马枪 

2016-3-8

习近平为何反复强调规 

2016-3-5

正风肃纪,把纪律挺在 

2016-2-4

新华社评论员:抓好战 

2016-1-31

习近平:准确把握和抓 

2016-1-30

习近平向全军老同志祝 

2016-1-29

习近平致电祝贺阮富仲 

2016-1-29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先进典型 > 无私奉献“双语”教育

无私奉献“双语”教育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15-12-08 15:41:23   浏览:498次  字号: [大] [中] [小] [收藏]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工作网 作者:吕有柱 黄明出生在喀什地区莎车县的一个农民家里,从小就和维吾尔族同胞生活在一起。1993年,当时他还是代课教师。有一次与维吾尔族孩子们交谈,黄明了解到他们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工作网           作者:吕有柱

        黄明出生在喀什地区莎车县的一个农民家里,从小就和维吾尔族同胞生活在一起。1993年,当时他还是代课教师。有一次与维吾尔族孩子们交谈,黄明了解到他们非常想学习汉语,想通过汉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了解新疆以外的世界。他一下子就开窍:创办“双语班”,这是孩子们走出去的出路!    
        黄明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但是想起来容易,干起来十分困难。首先是缺教室、缺老师、缺设施。最初,仅有8名学生、两名教师,没有经费他就从父母那里借了4000元钱。作为“双语”学校的发起者和组织者,面对各种困难,有时黄明很痛苦,甚至不止一次地想到过放弃,但是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让他坚持了下来。开始的时候,一些维吾尔族同胞对“双语”班的办学质量持怀疑态度,愿意到“双语”班学习的学生很少。他曾经带着老师到学生家里一户一户地动员,虽然苦口婆心,却收效甚微。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农民最重实效。只有过硬的教学质量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于是,黄明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为了营造学生学汉语的语言环境,“双语班”一开始就实行寄宿制,实行封闭式语言强化训练:一年级学生每天至少记住5个汉语词语和一句话汉语对话;二年级以上学生上学时要求只说汉语;师生交谈、食堂打饭、宿舍管理都使用汉语;连校园里张贴的标语、指示牌、广播都是汉语。从早到晚看的处处是汉字,听的句句是汉语,学生全身心地生活在汉语的氛围里。经过不断的探索、总结,最后形成了一套适合莎车县农村“双语”教育教学机制。
       
        “天道酬勤”。“双语”班成立的第一个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便在全乡统一测试中名列第一,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很多家长主动要求把子女送到“双语”班学习。特别是2000年9月,县二中首届“双语”班从全县近千名考生中招收的80名学生中,来自佰什坎双语学校的8名学生全部被录取。其中前七名均是本校的学生。
学校的生存靠质量,教学质量靠教师。南疆地处偏远地区路途遥远,经济落后,学校成立之初,条件十分艰苦。怎样才能留得住教师,这是“双语”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黄明为无力给老师们提供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感到愧疚,他只能更多地从精神上抚慰他们,生活上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黄明了解和关心每一个教师,也关心每一个学生。全校近千名学生,他能叫出任何一个学生的名字。
       
       学校有个学生叫吾西尼亚孜。二年级时他父亲去世,留下患心脏病的母亲、先天精神病的哥哥。8岁的吾西尼亚孜,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随时都面临辍学。看到他渴求上学的眼神,黄明校长说:“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让吾西尼亚孜挨饿。”整个小学期间,吾西尼亚孜大多数时间跟黄明同吃同住,黄明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为他洗衣做饭,辅导他学习。正是黄明对他的关爱,使吾西尼亚孜感到黄明和他不是一个民族胜似一个民族,不是一家胜似一家。在黄明的帮助下,吾西尼亚孜顺利地读完了小学,黄明又资助他上完初中。2004年吾西尼亚孜则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内地高中班。2007年全疆举办“感谢师恩”征文大赛,吾西尼亚孜以一篇《校长 教师 父亲》的文章获得比赛一等奖。在创办“双语”学校的过程中,吾希尼牙孜的成长是黄明一生中第一件最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吾希尼牙孜在黄明的资助下,已经读完大学,即将参加工作。2011年,从佰什坎双语学校毕业、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的在读学生阿依努尔给黄明寄来一张贺卡:是您的不离不弃才成就了我们的今天,我代表您的首批学生中的26名大学生感谢您!
       
         “关爱凝聚人心,关爱产生力量”。在黄明的带领下,佰什坎特镇双语学校的教师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敬业奉献,推动着学校大踏步向前发展。2004年至今,佰什坎双语学校为区内初中班输送了334名学生。特别是2007年学校70名毕业生,其有55名被区内初中班录取。佰什坎“双语”学校已经连续4年名列全地区各学校榜首。曾经接受央视 “新闻调查”栏目采访的努比艳、艾克拜尔等学生在当年的考试中,分别获得地区和自治区第一名。
       
       为了“双语”教育事业,黄明的亲人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他的父母兄弟妻子虽然都是农民,但一直是他创办“双语”学校的坚强后盾。为了支持他办学,黄明的亲人们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一次一次地送到他手中。黄明特别感到愧疚的是对不起他的妻子和年仅八岁的女儿。由于工作忙,他很少与家人团聚。黄明说,自己面对父母妻儿,既不是好儿子,也不是好丈夫,更不是好父亲。特别是他的妻子,近些年总感到身体不适,希望黄明能陪她到医院做一次检查,但她从不在黄明面前提起,她知道黄明很忙,这样的要求实属奢望。直到2008年4月初,黄明的妻子病情急剧加重,他才陪妻子到医院检查,这时,黄明妻子的病情已到了癌症中晚期。看到妻子病弱的身躯和无助的眼神,这时黄明真的无颜面对。但是,为了“双语”事业,他又只能舍小家顾大家!  
       
        黄明不但把他自己,而且把他的家人、他的全体教职工,都献给了他一生钟爱的“双语”教育事业!尽管道路艰辛,代价巨大,但他无怨无悔,为了他家乡孩子们的梦想!

                                                                                                                               责编:马艳花

相关链接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管理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工作网
地址:北京市大有庄100号    咨询热线:010--52879530               信箱:gjjjjs@sina.cn